台灣留學生出席國際會議補助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Common Sympathies—Miller’s Civic Duty Argument

 

論文發表人:李心文(南加州大學 School of Philosophy)

 

http://www.hum.utah.edu/philosophy/?pageId=1713

 

為了要證成「一個民族有權利建立自己的政府」這個理論,捍衛民族自決的哲學家們有時會藉由指出一個民族的某些特質,來支持他們的理論。其中有一個常被引用的特質,是同一個民族裡,成員之間彼此相互的認可(mutual recognition), 也就是「同儕的情感」。米勒認為,這個特質,可以大大提昇人們分擔自由民主社會裡,公民義務的意願。本文探討這個「公民義務論證」。該論證主張,一個民族的成員之間彼此有「同儕的情感」,由於這樣的情感能激勵公民,使他們願意分擔社會裡的某些義務,因此,一個民族很適合「建立自已獨立的國家」。關於這個論證,我提出三個批評。首先,我們可以質疑,是不是同一個民族的成員,就一定會有同儕的情感。其次,即使成員之間的確,就像米勒所說的,有某種程度上的同儕情感---相互的認可、互信或、甚至互惠---這並不能證明,這些特質就能直接或間接地提高人們履行公民義務的意願。最後,即使一個民族具有這些特質,而且這些特質的確有助於促進公民服義務的意願----我們還是沒有理由相信,一個民族有權利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有許多其他類型的社群(community)也具有相似的特質,但沒有人因此就認為,這些團體也適當建立屬於自已的獨立國家。

 

Miller believes that, because co-nationals share common sympathie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state and fulfill their duties. This makes a nation a good candidate to establish a state. I raise two objections. Although co-nationals share common sympathies, it is not clear if such sympathies would enhance their willingness to conform to the demands of civic duties. Moreover, members of other types of groups share a strong sense of common sympathy, but they clearly do not have a right to establish a state. Therefore, the civic argument fails.